close
星洲日報/新教育‧報導:許雪翠‧2009.05.05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間理想學校──一個全面開發的地方。如果有得選,父母一定會給孩子選最好的學校。但是如果世界上沒有最好的學校,那麼就要選最適合的學校,讓每個孩子,在7歲的學齡,能依據不同的個性、專長與資質,去學習、去成長、去找到自己、去包容元差異、去認識這個世界!

進華小,原為理所當然,但在提倡教育品質的21世紀,自學力、思考力與創造力成了核心競爭力,30幾40世代的家長,紛紛在考慮,除了華小,是不是還有別的選擇?


私立學校
多元教學讓孩子樂在學習

這個周末,是個陰天。馬路分界堤的電燈柱上,掛了某私立學校開放日廣告布條,向家有學齡童的家長發出召喚。左拐,校前公路兩旁停滿了車,有豐田、本田、寶馬,也有花蝴蝶和英雄。

學校保安森嚴,這裡的學生非富則貴,自然不能掉以輕心。諮詢室的透明玻璃門上貼了“Enquiry”(諮詢)字樣,數十位市場人員恭候光臨。坐下,市場人員受過專業訓練:“我們小學部采的是KBSR學制,一年級上馬來文、英文、數學、科學及道德教育。英文、數學和科學以英語教學,馬來文和道德科則是馬來文教學。”

除此以外,還有三科額外必修科,即華語、NCC電腦課及藝術表演科。藝術表演是四選二──戲劇演說(Speech and Drama)、舞蹈、合唱班及樂器課程選修。

重視才藝和左腦開發,是私校的一個賣點。有的私立學校還設有“興趣課”,學生可以在這節課把他們的“興趣”帶來。愛機械的可以帶機械人來組裝、愛閱讀的可以帶本書、愛洋娃娃的可以帶娃娃來、愛下西洋棋……都在正課內喔!

只是全安排在正課內,再加上體育節跟美術課,會不會擠得滿滿的?“喔!一年級上課時間是早上8時至下午3時20分,沒問題的。要是雙薪家庭,你還可以在放學後考慮報名課外活動或藝能班,比如游泳、體操、創意手工、芭蕾舞等。”頓了頓,她說:“但是那樣,你的小孩會很累。”

追求精英教育再貴也值得

至於學費,分上下半年兩學期,一學期學費約5千令吉,外加實驗室費、雜費等等,一年學費約1萬5000令吉。”聽罷確實令人乍舌,但相信這價碼,對追求精英教育的中上家庭來說,是長遠的教育投資。

身旁另一媽媽說:“每月平均1300令吉,不算貴。現在,吉隆坡保姆費每月都要800令吉,托兒所安親班補習費也是一筆費用。這裡上全天,補習費才藝費都省下了。而且還是包辦午餐,聘有專業營養師,很讓人放心。”

學校不能只是教讀書寫字,私立不一定沒有問題,還是有裝病不肯上學的學生,有些校長老師也是從國立體制裡出來的,治學思維不見得非常全面。但是私立就是這點好:師生比率低、上課時間長,學生獲得較多關注。有的私校規模比這間小很多,學生行為規範很嚴格,校園暴力問題不像國立學校般頻傳,讓父母很放心。

市場小姐補充:“我們這裡一班25人,名額有限,學生必須先考入學試,測試是否為上小學做好準備。入學試不過關沒關係會有輔助班,這不是淘汰試,是能力檢定試。”遞上學校資料,小姐笑臉送客:“您認真考慮考慮,為了孩子的將來,您真的有必要為他找所好學校。”

不重成績,每月獎勵助人學生

負責人帶領我們到各班級去參觀。現代化建築物裡的空間設計和課室設置,乃精心設計。圖書館、電腦室、廚藝室、實驗室、音樂室、室內體育室,都很新穎,光線充足、設備先進。室外還有一個偌大的游泳池,泳池畔有孩子的笑聲。

再轉到一個科學室,內有學生作品展,有簡單的玻璃罐裡培植紅豆,也有礦泉水瓶小船,但吸引人的不是作品,而是站崗孩子解說時伶俐又自信的臉龐。

來參觀的一對年輕夫婦輕聲對話,牽女兒小手的太太說:“看來這裡也很競爭,不見得比華小輕鬆,個個都優秀,來這裡一定也有壓力。”

為夫者接腔:“可是看得出,這裡比較注重教育,他們重視understanding,鼓勵為學習而學習。還有你看,剛才走廊的壁報,張貼那個每月嘉獎的小女孩,是因為樂於助人而得的獎,不是什么第一名第二名,這就不一樣了。”

太太點頭:“嗯,但是這裡的學生大都是有錢人,咱們阿B日後要參的是這些朋友,我擔心……”“我們多看幾間,再決定吧!”

功課上線讓父母瞭解進展

他們身後是一位王姓家長。他的兒子已經在華小唸三年級,前來參觀是為了滿足好奇心,想看看所謂的國際私立學校到底長什么樣子。
“兒子在華小已讀了3年,其實還ok,只是功課太多,一天6、7樣,不只孩子辛苦,我們家長也有壓力。我有考慮,等他小學畢業,才送他進私立中學。為了孩子能受更有品質的教育,只好花錢買。”

他也是華校生,華校是不二選擇,但自從讀了《芬蘭教育》這類書後,開闊了視野,對外國教育不以能力分班不考試等、以孩子為中心的啟發式教育法深感認同,他認為:“今天的華小,還是舊款的。”聽了不禁莞爾。

私立學校外型新穎、電腦和網絡設備先進,更重要的還是不守舊,強調創新。私立學校會把孩子的每日功課準時上線,父母隨時可以知道孩子在學校的情況,比如今天讀了什麼書、有什麼要複習、有無帶回家的功課,一目了然。這無形中加強了親校合作,畢竟,教育,光靠學校是不夠的。

一個私立學校的開放日,門庭若市,吸引了注重孩子教育的家長,父母對孩子該唸什麼學校,似乎更有主張,從過去被動的到社區附近的學校,轉為主動為孩子選適合發展的學校,這些預示了什麼呢?

華小的省思
填鴨式教學忽略性格培訓

參觀了私校開放日後,往附近的華小跑一趟。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棟老舊的四層樓高教室,是一成不 變的長廊式建築,框在中間便是天井空地,果然很“舊款”。課室空間本來就不大,擺了桌椅就更窄了。這種模樣的學校,應該說是中央規定好的吧?既是國立學 校,從外型到教學,都很難找到空隙去標新立異。

統一的學校建築物,反映出國立教育龐大機系受牽制。因受財務支助,學校並沒有高度自治權,從課程內容教法、教師聘任、學校管理,都要受某種規範。不像收費的私立學校,自治權相對大,當老師表現不理想,可以馬上革職,更可以出高薪與福利留住好老師。

步上二樓行政室,櫃台的馬來女秘書親切的問:“來報名的嗎?”我說是來詢問報名詳情。“只要出示水電費單及孩子的報生紙便行了。一二年級是下午班,2011年的學生報名人數已有380人。”

學生來源,一直不是國立學校的問題。2006年6月,教育部數據顯示,華小學生人數是63萬 8136人,這樣的數目,每年變動不大。有這樣的學生源,自然無須市場人員做促銷。但這也看出一個事實,在沒有競爭下,就感受不到求變的迫切,感受不到在 競爭激烈的市場上,品牌建立是一個必須。

抬頭,是四個大字:尊師守紀。4個大字,把學校的治學方向鎖進傳統儒家價值觀裡。要是一個個性 較偏藝術型的孩子,碰上這樣的氛圍,其跳脫框架的思維與行為恐會被標簽為叛逆不守紀律了。然而換個角度,要是活蹦亂跳且桀傲不馴的孩子送進這裡,或會被馴 服,懂守紀律,不會因在家被寵溺而目無法紀,自是有其好處。

沒有最好的學校,只有最適合的學校

教育界流行一句話:“沒有最好的學校,只有最適合的學校。”選校,說穿了,就是個選擇題,如果有得選,你一定會分析好壞,再選你認為最適合孩子的。

有位家有小孩都走過華小這條路的長輩說:“華小貫徹的是一種‘做學問要踏實’的核心治學態度, 這種踏實認真接受磨練的精神是很好的,只是在創意這方面還有待開發,不是不斷的做功課,不斷的背記就能的。要怎樣啟發孩子的潛能才華,讓他們愉快且自願學 習,是當前極大挑戰,是華小治校者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我們的華小有很多成績好但不快樂的孩子,長期薰陶下塑造出一批嚴肅、拘謹,不夠開放與靈活、很難跟陌生人合作的學生。反觀私立學校,他們強調學習如何學習、學習自學,而且通過玩的過程去激發潛能以及培養人際關係,那是不一樣的。”

教育不再只是追求知識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倡“學習的珍貴在於──學做人、學求知、學做事和學習共同生活”(Learning to be, learning to know, learning to do and 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教育的重點,不再局限於知識,而是個人的能力和品質。當家長有更多“學校自主選擇權”,當他們掌握了“如何選校”後,我們的華小,是不 是將面對前所未有的競爭,或至少是提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andysqu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