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的男孩如何教育引导
7岁的男孩开始渐渐有了自尊心。对于7岁男孩的教育,绝对不能在用暴力解决。那么七岁男孩如何教育呢?小编帮您准备了关于7岁男孩教育方法。

根据他的兴趣进行正确的引导,读一些有益的课外书,参加有益的课外活动,开始时,不要立刻限制孩子的活动。面对孩子,父母此时能做的也许只是需要一点点特别的关注。当你冷静下来后,不妨试试下面的方法!总有一个方法会见效的!

选择玩具。比如大皮球,让孩子用力去踢,消除他们长时间的压抑心情。再有就是用音乐化解孩子的情绪,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即使再凶猛的野兽都会为音乐所软化。接触大自然。一开始的时候,可以去一些环境能吸引孩子兴趣的地方,用外界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大好的自然环境中放风筝、荡秋千或是踢踢足球,户外活动可以让小宝宝彻底地释放所有的精力。让调皮的孩子多多动手。比如和父母分享一些做菜的技巧,共同制作他最爱吃的巧克力饼干,当他发现将所有准备的食物混合,竟如同变魔术般地变成美味的饼干时,可是会大大地引起他的兴趣,借此此舒解他的旺盛精力。带着你家的小朋友一同上市场,他会很兴奋地帮你推着购物车,帮父母算帐,这对充满好奇心的儿童来说,会有令人惊喜的效果。这样既增加了孩子的自信心,同时又起到培养良好情绪的效果。

如何根据男孩子这些特点对他们施以正确的教育呢?下面给家长们提几点建议:

第一、要爱护并支持、扶植孩子对新事物的探索精神。

当孩子对周围事物发生兴趣并努力想探个究竟的时候,家长对于孩子的刨根问底,不仅不应表示厌烦,而且还应予以鼓励和回答。有些问题,家长一时回答不了,可以弄懂了再告诉他。许多著名的科学家,他们的创造发明能力就是萌芽于幼时的好奇心。家长们一定要珍惜孩子这智慧的嫩芽。在回答孩子发问时,最好是不直接给他答案,而指点他通过什么途径可以得到答案,比如通过实验、找书本等,让孩子自己去求答案。幼小的孩子,家长可以和他一起做实验、读书。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可以培养对书本的感情,对学习的兴趣,认识读书的意义和好处,即么,他上学读书时就不会觉得枯燥乏味了。

对于孩子拆毁玩具、用具的行为,不要滥加责罚,要具体分析。对于其探索精神予以肯定,但同时又要注意教育他爱惜物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有些孩子拆卸玩具、用具,是出于好奇,想弄清其内部结构、工作原理;有些孩子还别出心裁把玩具改作他用,这是他创造力的萌芽,只要不是成心毁坏,不应横加指责,而应当给予正确指导。但也要注意,有些孩子拆毁用物,纯属破坏行为,如砸椅子摔碗等,对此,家长切不可姑息,须严厉批评制止之。 总之,对男孩子的“越轨”行为,一定要客观地分析其动机,着眼点在肯定、发扬其积极方面,在此前提下加以正确引导,孩子感到你理解他、尊重他,他就会听你的话,用正确的手段去探索事物的。

第二、从小注意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男孩子好动,象踢球、玩打仗,这些都是有益身心的活动。但必须处理好学习和文体活动的关系。也有些男孩做事没耐心、好玩、坐不住,听课不留心,喜欢惹事,动不动就打架。所以就要培养孩子自我克制的能力。可以从孩子感兴趣的事做起,比如,让孩子玩棋类游戏,棋类游戏要求孩子冷静、有耐性、注意力集中。还有些活动如单腿站立、走平衡木等也是训练耐性的运动游戏,在进行这类游戏时,要先让孩子自己定一个目标(如数若干数才能停止),然后,为达到这个目标而努力。

在培养自制力上,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责任感能使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加以理智的控制。培养责任感,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从小就让他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并使他意识到这是自己的义务。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在生活、学习、劳动等方面给孩子提出一定要求,每天要完成规定任务,不许打折扣。此外,还要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孩子关心他人、爱护小朋友等良好品质。制订作息制度,也是培养孩子自制力的一种好方法,让孩子从小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该玩的时候痛痛快快地玩,到了学习时间就专心一意地学习,该休息就休息,严格遵守作息制度。只要家长正确引导、严格要求,孩子会养成自觉约束、要求自己的好习惯。

第三、要使孩子的过剩精力得到正当渲泄。

可以组织有益的课外活动,如文体、科技制作等。男孩子精力旺盛,如果不引导他把过剩精力用在有益的活动上,他就可能会以一些不正当的行为来发泄过剩精力,如打烂别人玻璃窗、与人斗殴等。

第四、为孩子树一些既为他们所喜爱、又有教育意义的英雄形象。

男孩子模仿力强,崇拜英雄。许多男孩子特别羡慕《三国演义》《水浒传》《三侠五义》《飞刀华》《少林寺》等文艺作品中人物的豪侠勇武。孩子辨别能力差,如果教育跟不上,他们可能会只欣赏模仿其好斗武打的一面,甚至沾染社会上那些江湖习气,受骗上当,误入歧途。所以,家长应给孩子分析作品中的人物,使孩子认识到这些英雄人物最可贵的品质是扶正除恶,最好多介绍当代的革命英雄故事,让他们学习正确的榜样。

第五、在男孩子教育上,家长要力戒粗暴。

这一点是许多父母常犯的忌。粗暴的教育方法对孩子是十分有害的,它会破坏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使孩子变得暴燥、冷酷、攻击性强,在外寻衅闹事,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家长们切不可滥施拳棒。

在男孩子教养上,还应注意不要把男孩子磨得不男不女。有些人认为把男孩子当女孩子养容易成活,不但取女孩名字,还穿女孩服装,只让他和女孩子一起玩,处处把他当女孩子来培养。这对孩子心理的发展、性格的培养都是不利的。身体是男性,心理却倾向女性,这是变态的。绝不应把男孩子有意识地磨得不男不女,男孩子应有男孩子的性格特点:刚毅、决断、主动、积极、富于进取精神等。

要让他的调皮引导到开发他的开发和探索性上,也可带他参加一些团体活动,让他感觉一下正确的玩法和游戏。

2)如何與叛逆期的孩子相處
「叛逆期」,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名詞
然而,大家是否知道
為什麼孩子在成長的過程裡會有所謂的叛逆期?

這是由於“人”從由母體受孕開始
在母親的腹中成長到出生
一直到三歲左右,才開始漸漸意識到自己其實是一個個體
為了證實"自己"的存在,孩子便會做出一些無厘頭的反叛行為,讓做父母的哭笑不得
第二階段的七.八歲左右,和第一階段的叛逆型態很類似
孩子在意識上,覺得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但礙於懵懂無知,及不具備可以獨立的條件,因此尚能屈服於父母的管教或打罵

再來看第三階段的叛逆期
從十三歲左右開始,自我意識會再次高漲
這時期的孩子有一種強烈的,想要成為成年人的慾望
但由於他們的心理及生理年齡的不足,使他們沒有辦法真正成為成人
這種具有半獨立性、半依賴性的時期,讓孩子產生了一種矛盾的心理
他們希望父母可以完全的尊重他們,包括思想、隱私、及個人行為
一方面卻又無法擺脫父母獨立生活,甚至還得依賴父母照料他們的生活起居
這種矛盾心理,會帶給孩子另外一種"厭惡心理"
當透過生理反映出孩子的心態,所謂的叛逆行為就出現了
所以就算知道父母說的都是對的,他們也會因反對而反對
強烈地想表現出你是你、我是我的心態

我個人其實不排斥孩子這樣的叛逆期,人的一生原本就會歷經許多不同時期
嬰兒期、幼兒期、青春期、中年期,一直到更年期,每個時期會有每個時期不同的心態
如果一個人的心齡和生理年齡脫節,也許那才是我們該擔憂的
面對青春期孩子的叛逆行徑,我選擇將重點放在~如何和叛逆期的孩子相處
而非處處譴責他們

除了從書上讀來的心得,加上我個人的想法、做法
我覺得做父母的對於青春期的孩子應該要注意下列幾點

1.尊重
這時期的孩子最希望得到的就是被尊重
對於孩子的想法,最好給予尊重
比方當孩子尚未作完功課,卻一直在看電視或遊樂時
這時如果父母用一種命令的口吻說:「把電視關了,不准玩了,去寫功課,去念書....」
或者像是「你應該」「你必須」「你懂什麼」這樣的口語,其實很容易招至孩子反彈
與其下指令,不如反問孩子:『你打算幾點睡覺?幾點洗澡?幾點做功課?』
經由這樣的詢問,孩子不僅感受到了父母給予自己的尊重
還能激發他們思考,幫助他們規劃日常作息與學習的時間
在孩子提出了他們的時間表後,當父母的才來作建議或給予肯定
這樣一來,時間是孩子自己訂的,對於執行的意願就能提高很多

若再不行,那麼我們可以只問結果,不管過程
也就是只要孩子把該做的事,在睡覺前完成即可
但有媽媽說:[我讓我的小孩管理自己的時間,可是到頭來什麼都沒做!]
嗯!事實上這種例子好像也不少
我通常會讓孩子明白:[人要自重,才能獲得他人的尊重]
另一面,我們先尊重孩子,再來管教孩子,比較能讓他們心服

有很多青春期的孩子喜歡一回家後,便躲在房間裡
因為他們不喜歡別人窺探自己,硬是要和家人分成兩個世界
但,那又何妨!
除非他們在房裡搞自殘或自害,否則,隨由他們吧!
在房裡關悶了,自然就會出來透透氣
要不,肚子餓了也會要吃飯吧

還有些孩子明明喜歡這樣,父母卻硬要他們那樣
但到底什麼事是可以"尊重"孩子,又什麼事,是非得聽父母的呢?
髮型服飾?作息時間?學習內容?交友遊樂?興趣喜好?
許多父母其實是拿著自己的標準尺度與喜好,企圖塑造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孩子
但是,孩子不是父母的財產,誰說孩子是我們生的就必須凡事都聽我們的?
尤其青春期的孩子,就是急於想擺脫父母約束的時期
處處地過份約束,往往成為雙方產生摩擦的最大因素

那麼,所謂的「尊重」會不會變相,成為一種放任?
我想,「尊重」應該設定在法律、道德、人情和基本常識的規範之內
而這些知識或常識則是我們做父母的,必須教育孩子,重要的一環
以東京小丸子的留言為例,她說~
她很不認同為人父母的可以容許自己讀國中的女兒玩到半夜十二點才回家!
我也很認同她的話,一個國中生在外遊玩到半夜,這是一種非常識的行為
連法律都不允許的,做父母的若不管教,那絕對不叫尊重,而是放任了

有些孩子到了青春期,會將日記上鎖,行動電話加碼....等等
這些行為已經在告訴我們,孩子希望擁有自己的隱私權
作父母的千萬不要去偷窺
尊重孩子才能贏得孩子對我們的尊重

2.信任
在和孩子的互動中,若作父母的不信任孩子
或讓孩子對自己無信任感,孩子的心一定會離我們愈來愈遠
一般孩子犯錯,最怕讓自己的父母知道
因為一般家長對於孩子犯錯或做錯事的第一反應常常是:錯愕,然後打罵,甚至懲罰
我認為:當孩子做了好事,我們應該誇獎他,讓他產生持續想做的動力
但如果是犯了錯,可以和孩子一起找出犯錯的原因,並加以輔導
有些孩子會說 : [我爸媽不信任我、不理解我]
我想是因為他的父母沒有給予他一定的權利和信任
有些事情,我們可以讓孩子獨立去做,接納他們做得不那麼好的一面
在他們處於半成人、半兒童的狀態下,信任是非常重要的
透過了相互的信任,孩子便能從父母身上得到真正的安全感
這樣的安全感
進而能讓孩子毫無顧忌地,與父母分享他們所有的成功與失敗

3.溝通
青春期的孩子,不喜歡和父母說心裡話
因為他們不願讓父母窺視自己的內心世界
不過我認為這種心態不只青春期的孩子有
就算長大成人後,我們仍無法對父母赤裸裸地攤開自己的內心世界
我想,這是一種所謂的難為情
所以,孩子不想說的事,當下我們應該別去勉強
若真的想了解,最好平常就要和孩子多聊天
在無心防的聊天方式下,孩子其實還蠻容易鬆口說出自己的心事

另外,當孩子有話想說的時候,家長要去聽,不要一味地去講道理
我們要 "多" 傾聽孩子說些什麼,而 "少" 給一些意見
其實一般人向他人傾訴時的心態,多半也都只是需要個“聽眾”,而不是一位“說教者”
除非孩子主動問我們的意見,或者真想和孩子溝通時
最好也能採用“說故事”的方式,才不會讓孩子產生一種"壓迫感"

4.調整心態
隨著孩子的成長,做父母的也應該跟著調整自己的心態,讓孩子得到新的認同!
孩子長大了,不再是小時候那個凡事都會"聽媽媽話"的小孩
喜愛的事物也許變了,思想、習慣、喜好也不一樣了
不愛和媽媽親密了,不想和家人一起出門了.......
這一切的一切,只說明了一件事~就是孩子長大了,當然一切會跟著變
也只有接受孩子長大了的這個事實,我們才能讓自己的心胸豁達起來

5.關懷
大家常說:「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
我倒覺得:「被關懷的孩子不容易變壞」
許多犯罪者經過案後的追蹤報導,顯示泰半都缺乏"被人關懷"
尤其在日本,這種典型的犯罪人物特別多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淡漠,交不到朋友,父母親不聞不問
最後找了一條"無差別殺人"拿別人陪葬,作為自殺的方式...

有些父母面對孩子的叛逆言行,如頂嘴、不聽話等,大為惱火
覺得若不用強硬的手段將孩子給壓下去的話,孩子就有可能變壞,於是又是打又是罵的
孰不知,打罵其實最容易刺傷孩子的心
而且,這樣的傷害,通常容易造成反效果

最怕的是,父母不知其故,以為孩子打也沒用,失去了教導孩子的自信
開始對孩子放任自流,再也不管不問
這樣的孩子最容易受到不良影響,行為偏差...等等問題
但就怕一旦孩子出了事,後悔就來不及了

記得一次在收看專訪節目時,有一位吸毒者的告白,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他說,從學生時期交上壞朋友開始,便染上了吸毒,進而有了毒癮
但是他的父母從未曾放棄過他,多次發現後,都將他送到勒戒所去戒毒
但自己很不爭氣,在吸毒與勒戒所之間來去多年
後來,有一天他突然覺醒,覺得太對不起父母對他的關愛
之後便徹徹底底地戒毒了

我覺得,教育孩子是無止盡的
就算孩子變壞,我們也要用關愛來感化孩子,切莫輕言放棄。
而且,教育的方式
「讚美」絕對比苛責有用,「關愛」也絕對比打罵正面!

~~~~~~~~~~~~~~~~~~~~~~~~~~~~~~~~~~

另外,家中的一些大事,如搬家、買房之類,
不妨也和孩子商量一下,考慮一下孩子的感受,徵求孩子的意見
有著民主氛圍的家庭,孩子會比較願意和父母靠近
還有,當和孩子起衝突時
不妨先離開現場,讓彼此有個緩和情緒的空間

最後,有一句話~『言教不如身教』
很多時候,父母本身的言行、行為,才是教育孩子的範本!!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育兒
    全站熱搜

    candysqua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